查看原文
其他

每个人都能为碳中和做出贡献

邹祖铭 中国环境 2021-05-20


2021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碳中和公益行动近日在青海西宁举行,通过植树造林,抵消主场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真正体现“零碳会议”的理念。


今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将在青海举办。经过初步核算,本次活动碳排放量约为65.16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不仅包括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净购入电力或热力排放,还囊括了交通排放、住宿餐饮排放等。


碳中和,指的是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所必需的碳排放,通过森林碳汇和其他人工技术或工程手段加以捕集利用或封存,从而使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净增量为零。植树造林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


我国向国际社会作出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实现这个目标,时间短、任务重,尤其是实现碳中和,难度更高,压力更大。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各地提早谋划,制定“施工图”“时间表”,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上马,转变发展方式;需要企业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除此之外,还需要更多机构、个人身体力行,参与到碳减排碳中和的行动中。碳减排碳中和看起来很遥远,听起来很抽象,实际上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贡献者,有责任和义务为碳减排碳中和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且这也是能够做到的。比如,多种一棵树,少开一次车,开展好垃圾分类,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物品,践行简约适度的生活方式,这些点滴小事做起来并不难。只要我们有这方面的意识,持之以恒地做下去,齐心协力,聚沙成塔,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汉丹清流》第一集:水出秦岭


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崔书红:加强生态保护修复 筑牢美丽中国根基


第二轮第三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通报的40个典型案例,暴露了地方哪些问题?


环境热评 | 为何六纸禁令保护不了一片红树林?



来源:中国环境报

编辑:邢翰韧

更多精彩,请关注中国环境APP

长按识别二维码下载↓↓↓


版权声明


中国环境报社旗下媒体包括中国环境报、《环境经济》杂志、中国环境APP、中国环境网、中国环境微信、中国环境微博等。为维护自身版权利益,制止非法转载行为,特此郑重声明如下:

1、任何媒体机构及营利性组织,凡在互联网、移动客户端、微信和微博等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中国环境报社所属版权的新闻作品,须事先取得中国环境报社的书面授权后,方可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和转载,且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同时按有关国际公约和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向中国环境报社支付版权费用。

2、任何媒体机构及营利性组织,未经书面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中国环境报社所属版权的新闻作品。对于侵权行为,中国环境报社将予以警告。

3、对于警告无效者,中国环境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公开谴责、向国家版权行政主管部门举报、向人民法院提起侵权诉讼等多种措施以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届时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侵权人承担。

4、对于各类非法转载行为,欢迎读者举报。

本作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联系电话:010-6717501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